目前分類:關於上海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黑白的力量, 正無聲的震撼著。

 

 

005.jpg

 

 

006.jpg 

 

 

001.jpg

 

 

003.jpg 

 

 

002.jpg

 

 

 004.jpg

 

 

015.jpg

 

 

014.jpg  

 

 

011.jpg

 

 

010.jpg

 

 

009.jpg

 

 

008.jpg

 

 

007.jpg

 

 

013.jpg

 

 

對我來說, 黑白影像有著一定的衝擊力, 少了些色彩, 多了分靜謐, 一張張都是一個凍結的瞬間, 與深藏在後的故事。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海世博的照片遲遲沒有頭緒從何整理起, 或許就從最喜歡的點開始吧, 這是義大利館中的一些小景。

 

 

R0012968.JPG_effected.jpg

 

R0012972.JPG_effected.jpg

 

04.jpg

 

00.jpg

 

 

特別想說的是, 我好愛這片牆與天花板,  第一張的花朵們是"種"在天花板上的, 這簡單的幾樣物就表徵了義大利, 義大利麵、美酒、浪漫的花朵, 簡單不做作。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外灘真的是一個讓我大開眼界的地方。

 

 

R0013601 拷貝.jpg

 

R0013582 拷貝.jpg

 

R0013583 拷貝.jpg  

 

R0013589 拷貝.jpg  

 

R0013578 拷貝.jpg

 

R0013594 拷貝.jpg 

 

R0013619 拷貝.jpg

 

R0013596 拷貝.jpg

 

R0013597 拷貝.jpg

 

R0013575 拷貝.jpg

 

R0013576 拷貝.jpg

 

R0013612 拷貝.jpg 

 

上海是個不夜城的確沒錯。 

 

我想這是一個讓我耳目一新的地方, 不僅是浦東這些摩登的高樓大廈群震撼著地平線, 浦西的歷史建築在夜晚也一點都不遜色。這次的旅行最大的收穫不僅是看到許多事物, 也與許多當地人交談過, 而這位PETER大哥則是讓我見識到上海繁華城後不為人知的辛苦面。

 

我想這篇多少是為了PETER大哥所寫的, 或說是為我寫的, 讓我一直記住這次的對談。

 

PETER大哥是在浦西一棟高級藝廊裡做總經理的職務, 他告訴了我們關於當地人如何在上海越來越難生存, 繁華的背後隱藏著許多心酸史。這些新規劃的區域, 為了國際性, 為了觀光不斷的爭奇鬥艷, 上海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想在此一展頭角, 越來越高的開銷, 越來越高的房價, 唯有外地人或是富商才花得起這樣的消費。相對於當地人, 為了生存, 不得不遷往更遠離市區的地段。

 

這讓我想到即將在中天電視台上映的一部八點檔「媧居」有著差不多的概念。

 

很想一一在這轉述PETER大哥所說的話, 但這似乎不是我BLOG的初衷, 太過於沉重, 但的確值得我永記在心。面對彼岸迅速的發展與崛起, 不得不再讓自己往前衝一點, 這次的上海行也讓我警惕了不少。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旅遊的照片特別令人懷念, 還是純粹想念那幾天脫離原生活軌道的悠閒日子。

 

 

R0013676 拷貝.jpg

 

R0013674 拷貝.jpg

 

 R0013664 拷貝.jpg

 

R0012943 拷貝.jpg

 

R0013672 拷貝.jpg

 

R0013671 拷貝.jpg 

 

R0012942 拷貝.jpg  

 

 R0012923 拷貝.jpg

 

R0012924 拷貝.jpg

 

這次的遊記還有好多照片還沒有整理, 因為太多、太散, 總是讓人提不起勁來動它們。這天晚上開了資料夾, 一張張瀏覽此次旅行的照片, 每個畫面都勾起了當時的心情與記憶, 看著這些照片就像撥放著記憶的跑馬燈似的, 串聯著每一個片刻。攝影的好處, 在此體現。

 

免不了懷念那幾天的生活, 出國就像是逃離現實, 逃開原本規律的生活, 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享受著不一樣的空氣, 或許是因為這樣, 旅行度假總是人的最愛。這時候不禁羨慕起旅遊節目外景主持人, 邊遊玩邊賺錢, 好不快樂, 既然沒這個機緣做起這類職業, 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把握、珍惜每一次出遠門的機會。

 

照片總是生動的, 就算不是絕佳的構圖, 卻也框住了當下的記憶。一張張的圖片在旁人眼中看來只不過是由上百萬上千萬畫素組構而成, 但自己看來卻有著深遠的意義。常常有人說, 每個人血中都有愛旅行的因子, 就看在何時開啟, 我想, 我是個天生愛自由的人, 或許這樣的因子一直存在也一直在萌芽茁壯。

 

到底是懷念照片, 還是想念這段日子呢, 我想, 是後者吧。現在的我, 期待著下一次的旅途。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總是喜歡藉由雙腳的移動, 細細觀察這陌生的環境。

 

 

R0012839.jpg

 

R0013443 拷貝.jpg

 

R0013534 拷貝.jpg

 

R0013519 拷貝.jpg

 

R0013567 拷貝.jpg

 

R0013564 拷貝.jpg

 

R0012875.jpg 

 

R0012877.jpg 

 

  R0013570 拷貝.jpg

 

上海街頭充斥著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景致, 看在異地來的我眼中也別有一番意思。

 

最大的差別點就在於上海摩扥車數量比起台灣真的是少太多了, 撇開便捷的地鐵、公交車(我們的公車)、自用客車之外, 最大多數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便是腳踏車及電動車。電動車的普及無疑是推動環保的一大幫手, 上海這幾天下來其實看不到太多的摩托車, 其與電動車之比大約為1:10吧。

 

雖不得不佩服上海對電動車的推動, 但最不習慣的還是充斥街頭的喇叭聲, 吵雜的喇叭聲取代了電動車的安靜, 整條馬路吵轟轟, 搞的就連走在路上都緊張兮兮。

 

另外一點則是街道、路面的整體觀感, 的確是看不到太多的髒亂、垃圾, 路面的平整度也勝過台灣的坑坑洞洞, 對於街道的立面似乎也有特定的管制, 不似台灣隨處、隨意設立各式尺寸不同的招牌, 整體視覺還是簡單乾淨許多。但或許亂中有序就是我們最大的街道立面形式, 哈。

 

我認為以上這些照片當中最有趣的還是最後一張, ㄧ台載滿資源回收的單車, 停在人行道上看似汽車停車位的格子裡, 打文的同時突然發現他們似乎沒有太多的路邊停車格。漫步街頭, 取多驚奇等著我發掘。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0年的上海世博成了上海發展史的一個關鍵轉捩點, 許多建設、建築都趕在世博啟動前完成了最後樣貌, 因為世博, 讓我看見了上海不同的面貌。此文為上海十天行的初淺己見。

 

 

R0013747.jpg 

 

R0013755 拷貝.jpg

 

R0013734 拷貝.jpg

 

R0013729 拷貝.jpg

 

R0012850.jpg

 

R0012858.jpg

 

R0012862.jpg

 

R0012869.jpg 

 

R0013796 拷貝.jpg

 

上海為了世博花了許多精神整理門面、大興土木, 儼然的已有了國際性大都市的水準, 交通便捷、具國際性、具觀光性、繁榮、投資淺力大, 不畏言上海的建設已贏過台灣許多, 而那水準並不是短時間能趕上, 或甚至說, 也許趕不上。

 

並非說台的不好, 而是在建設這方面台灣的確需要像上海看齊, 身為一個島國, 若缺乏國際性大城市的做法與看法, 只會關在自己的象牙塔裡造車, 我認為在這當下面對對岸的崛起, 台灣若不走出自己的路, 將會是一個很大的警訊。

 

或許可以從很多層面來探討兩岸處事的不同, 此文就先就競爭力與消費型態來說。

 

投資淺力方面, 上海地廣人多, 加上便捷的地理環境, 相對的創造出了無限商機, 有人潮就有錢潮, 參與開發中國家的進步永遠是商機的來源。來自世界各地頂尖的團隊, 舉凡商業、工業、建築業、文化設計產業、時尚業等等紛紛在此設立分公司, 一棟棟摩天大樓的興起, 一個個上海辦公處的設立, 其競爭力之大可想而知。

 

要在上海立足, 必定衝破腦衝破頭才有機會一展長才在此佔一席位, 競爭力之強代表著跟隨而來的是品質的提升及進步的快速, 就像在洪水當中划舟, 若不奮力向前勢必終遭淘汰。上海的建設之快, 拜其所賜, 誰能說它不是下一個東方的紐約呢。

 

從孕育上海的黃浦江兩岸即可窺知一二。浦西保留了自從1845年被闢為英租界之後所興建的各式建築, 包含了各國領事館, 成了歐式建築的大本營, 包含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文藝復興派、巴洛克風格等皆在此爭奇鬥艷, 而如今這些建築則成了銀行、時尚品牌的旗艦店、高級飯店的居所。

 

而另一側的浦東則是聚集了上海最多、最高的樓房, 辦公大樓、飯店、住宅皆在此逐一興建, 針對頂尖人士的購物商場也比鄰設置, 該地段房價之高無法想像, 成了上海發展的重要商業核心。轉述一位大哥的一席話:「在這些飯店連吃頓飯都不可能, 每餐要價一萬人民幣以上的花費, 只請的來老總、貝克漢姆(Beckham)、費德勒(Federer)這些人。」

 

我認為高價位的消費型態是跟隨著經濟發展而來的, 上海有了這樣的經濟環境, 自然而然創造出了如此消費族群, 要名列該族群也成了成功與否的標準。在全球各地錢潮都邁向中國大陸時, 位於彼岸的台灣能否開創出更勝於、更優越的投資環境將會是兩千三百萬台灣人共同面的的課題。

 

或許我們不該擔心對岸的人未來會來台搶飯碗, 而是該擔心, 在未來5年、10年後、15年後, 台灣如何維持自己的競爭力, 跟得上與對岸商業競技的腳步。台灣是個島國, 得出去走走看看, 2010上海行, 收穫良多。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開台灣10天, 終於再次回到這片屬於自己的土地, 10天下來的上海行, 看了很多東西也有了很多感觸, 一切就從這開始。

 

 

R0012788.jpg

 

R0013969 拷貝.jpg

 

R0012829 拷貝.jpg

 

R0012825 拷貝.jpg

 

R0012830 拷貝.jpg

 

R0012822 拷貝.jpg

 

R0012821 拷貝.jpg  

 

R0012808.jpg

 

R0012806.jpg

 

這10天去了上海許多地方, 每天一早就是趕路、搭地鐵、人擠人, 非得把雙腳操的不堪負荷才願意回飯店, 在這陌生的環境中用雙眼看世界, 新鮮又有趣。

 

可惜的是玩的時間永遠不夠多, 10天扣除了2天來回搭飛機(回程的航班還晚了6個小時上機), 不但去了世博之外, 還參訪了許多藝文園區, 包含M50、1933、田子坊、新天地這些賦予老建築新活力的地方, 也逛了上海的購物商圈包含淮海中路、五角場等, 在夜晚也見識到了浦東的繁華、外灘的盛夜, 甚至登上上海最高樓環球金融中心一窺上海夜景, 還到了杭州充電了兩天, 10天內擠滿了這些行程, 雖然很累卻收穫很多。

 

經歷了這幾天的洗禮, 卻在旅途的後幾天想念起台灣, 雖然台灣在許多地方不及上海(建設、建築、城市規劃等, 上海現已是國際性大都市的水準), 但台灣人的親切、禮貌, 卻是讓我最懷念的地方, 當然還有美食, 台灣的東西還是好吃呀。

 

總之, 這篇文是告訴大家我回來了, 在此之後呢, 還有著一千多張的照片等著我慢慢處理, 還有一篇篇的文章等著我來打, 就慢慢期待, 給我點時間慢慢整理囉。

 

台灣, 我回來了。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