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將《直到路的盡頭》後半段看完, 雖翻到了尾頁, 讀完了所有的文字, 但由書中醞釀出的百感交集, 一直在心頭揮散不去。

 

本篇文章照片來源: 《黑白人生》 全輯31張

 

 

R0010374.jpg 

R0010319.jpg 

R0010336.jpg

R0010330.jpg

R0010325.jpg

R0010235.jpg

R0010253.jpg

R0010321.jpg

 

原來書中的明信片並非當初所想的是寫給筆者自己, 而是寫給在旅途中筆者的最大支柱, 一個情感上的避風港, 一個深深愛慕的女友人, A小姐。

 

一個偉大的旅途, 令人回首的原來不是那美麗到無法形容的風景, 而是在路途上遇到的人們, 或許是淺淺一笑, 深情的款待, 或僅是擦身而過, 卻往往是在旅途中, 最珍貴、最不可抹滅的一段記憶。一路從西安出發, 穿越歐亞大陸, 直到路的盡頭葡萄牙, 路途經過荒山野嶺, 盤旋山路, 每天一睜眼, 就是在尋找閉眼時的避風處, 路途看似艱苦, 但一路上所遇到的人給予的祝福與款待, 讓筆者感激在心。

 

哈薩克貪腐的警察, 一見東方臉孔就是要錢、要勒索;離家數十里, 只求多一倍工資的中國人, 小周、董老七, 對待筆者像對待自己人一樣;矮胖卻壯碩的卡車司機, 在夜晚的蠢蠢欲動; 在路上加油打氣、收留筆者的熱心人們, 沿路上遇到了好多人, 雖好雖壞, 卻成了旅途中最珍貴的回憶與資產。

 

越過了土耳其, 到達了希臘, 人的態度有了徹底的變化。土耳其居民依著可蘭經的真諦《善待陌生人》,  對旅人是百般歡迎與善待;過了邊界到了希臘, 在地人對待旅人猶如陌生一般的冷漠, 讓筆者心灰意冷。原來到了旅途最後, 經過身心疲憊, 大風大雨後, 最渴望的居然是那與人的互動。或許他說的對, 在希臘這個看似較為文明、進步的社會, 人們總是在心中築起了一道防禦的高牆, 任任何陌生人都無法越池。

 

「幾個小時前, 隨身背包在巴塞隆納被竊, 相機、存放所有相片檔的隨身硬碟、沿途所寫的日記,全塞在裡面‧‧」, 記憶被偷走了, 彷彿走過的路都消失了一樣, 見過的人, 遇到的事, 見到的景, 深怕在熟睡一夜後, 再也想不起片刻。

 

原來旅行該像這樣子, 用心的去與當地人交流, 「景」是短暫的, 感動在眼裡, 但那份「情」才是永久的。哪怕是比手畫腳, 拿著字典一邊對照著, 一邊吞吞吐吐的湊出一些隻字片語, 也勝過漠淡的走馬看花。或許我不像筆者 張子午 先生一般, 擁有這麼大的勇氣與毅力, 踩著自己的夢越過無數荒山野嶺, 但我似乎能體會到這股與人交流的溫馨。

 

前幾天剛從東海岸回來, 在那邊的人們就是如此的熱心。路上見到的人們, 只要打開笑容, 就能自然的聊上幾句, 互相的幫助別人。回到了都市, 就算心中是滿腔的熱血, 也只能用冷漠的表情武裝自己, 因你的過度會造成別人的猜疑。台灣的東海岸與都市, 就像筆者這趟旅途中的土耳其與希臘一樣, 只是我們橫隔著一堵中央山脈。

 

我記得我跟FISH說過, 我很喜歡拍照, 但卻愛拍景, 少拍人。FISH卻跟我說, 往往在未來回首這趟旅程時, 那些最珍貴的照片, 都是因為有人的存在才珍貴。這句話在我心中烙印了下來, 因為現在的我能感受到這道理。

 

《直到路的盡頭》是本好書, 不但記錄了自己的旅程, 心境轉換, 也寫給了正在旅途中的旅人, 以及計畫要出遊, 甚至是以回到家的旅人。

 

「對我而言, 流浪的日子總有一天結束;對無鄉的人而言, 旅行就是生存。」

 

 

以上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m 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