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嗎, 人的本能就是會尋著美的蹤跡不斷走訪。
在二月份有意無意的走訪都蘭之後, 便改變了我, 變的崇尚自由與自然, 對那美的景象一直念念不忘。
在回到屬於軀體的城市之後, 還是淺意識的尋著那片美, 想在擁擠的混凝土叢林當中尋找一絲絲相似的味道, 雖然心底深知是不易的, 但在湛藍的藍天出現時, 還是會依著窗口望向藍天, 想像自己身處於東部那最美的小莊。
但這的背景卻不同, 或是說襯景, 想當然爾在這看到的無疑是一棟棟欲榨乾利用價值的建築物, 互相爭艷與爭高, 占據了原應屬於潔淨的藍天, 更別說看的到那濃密且綠油油的森林與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也好, 這樣的差異讓我更想念東海岸那片美, 也越凸顯那片美。
決定了, 一旦有機會就要依著美, 就近尋找熟悉卻不同方位看到的同一片天空。
這天有個還不錯的天氣, 有個藍天與幾片綿綿的雲朵, 在都市算是及格了, 缺的就是不搶戲的襯景。在電腦前駐足了許久, 望著窗外的陽光不請自來的灑進我的窗, 內心深處有股衝動將我拉起座椅並整理衣著, 出門循著那片藍。我並沒有違背自己, 背上了背包, 放進了因添購新鏡頭而復活的單眼小E, 頭也不回的關上門發動機車引擎, 對著藍天與即將墜落的橘紅太陽一路騎去。
沒什麼路線規劃, 只想單純的依著美, 遠離車潮, 尋找一處我可以一眼飽覽這片美的所在。依著平緩的山上小徑走, 慢慢的脫離了城市的範圍, 總算有一點清新的味道, 多了混凝土叢林所缺乏的綠意, 同樣是由眾多元素集合而成的土地, 卻顯得天差地別。來到了大坑, 爬到了機車能到的最頂端, 路邊有三顆石頭佇立在綠油的草地上, 看似在慰勞騎著40分鐘不遠的路, 卻帶著偉大的胸襟來到此地的我。拍了拍頑固的石頭, 坐了下來, 眼前這片景至少是現在能找到的城市外美麗一角。
在無數「單眼新手如何拍」的教科書當中構圖的那一章節, 總是會呆版且一致的告訴人們構圖要有前景、中景、後景這類的知識, 而在頑固石頭處一眼向下看到的依序是草地、樹叢、草地、樹叢、道路、城市, 頭頂上還有藍天與白雲, 以及數隻翱翔的飛鳥, 依據攝影教科書的標準來說沒有滿分也有95分的那種構圖, 但我卻不屑這標準, 我是來享受自然的。
來的時候還早, 太陽還不夠傾斜到改變天色, 總是要做些事情讓等待的時間充實點, 除了拍拍照, 發現手機裡還有Olivia Ong的音樂, 看來這是另外一個慰勞我帶著此胸襟來到這的另一項禮物, 點選Olivia Ong, 悅耳的音樂緩緩響起, 在這個當下配上這片景是和諧的。
傍晚時分, 在遠端地平面上方約30度夾角內的範圍裡有著濃密的雲層, 看來似乎是看不到夕陽落入地平線的那瞬間, 也好, 就當作一個不完美的結局吧, 有著不完美才會有下次, 起碼從離開電腦前到回程的這兩三個小時內, 已經算充實了。
拍拍久坐發麻的屁股, 發動引擎, 一路溜下, 心中念著, 我也想變成翱翔在天空的飛鳥一般, 隨時隨地就能飛的又高又遠, 去尋找每一片我渴望的夢綺地。
相片來源: